其实,在国内的各级政府,在推进工作的决策时,固然有领导会考虑所作的决策,是不是合法合规。但却有更多的人,他们所考虑的是:是不是更符合地方上的利益。让地方的利益最大化,才是他们的首选。
最明显的就是各地的山寨生产基地、各处仿冒和伪劣生产小作坊。难道说,地方上的监管部门,当真毫无察觉?这种可能性太小,短时间中或许不发现,但好几年,甚至成为知名产地,外面商家都知道、前来进货的人有大把,地方上管理者不过是为了那点小税收,小业绩,故意掩饰这种存在,甚至还对打假部门的行动进行通风报信。
这也是我国假货肆意横行的根本原因。某拼上,基本上是假货、劣质品,损害谁的利益?从根本上说,那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阻遏、偷窃行为,但地方上却为之鼓掌、保护,洋洋自得。
在“315”的节目上,每一年,不过选取几个事例来说事,装模作样而已。当然,也算是一种导向,但大家都明白,被报道出来的事例,不过是运气不好,被选成典型了。
整个国家管理层面,就没有这样的观念存在,这也是国内独有的特色。杨平华知道,在后世,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速度极快。这也是国内仿制手段上大肆作为,而不是真正投入研发,做出自己的东西。
这些事情不过是感概一下,杨平华觉得哪怕自己明知这样不是正途,却也做不到扭转什么。
在国内,什么是原则、什么是底线?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就是他们的标准,不论是在多高位子上还是在最底层人的价值观,都是如此。只有极少数的异见者,人清醒但却是异类,被周围大众包围和打杀。
“杨平华,你休得猖狂。你这是往绝路上走……”周天承听杨平华说要往市里甚至更高层面去反映设立路卡的事情,这个家伙说出来,估计真会这样做。
这样一来,县里该如何应对,那就要谨慎了。杨平华惹祸的能力,周天承是深知的,至少,他跟《听水晚报》的记者是有联络的。《听水晚报》在这件事情上,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们会不会做一系列的追踪报道?
这还真不好预测。设立路卡,从各县市往省城的路上,就有好几个关卡。特别是运输车辆和客运车辆,必须要先缴费才准许通行。这样的事情,没人挑出来,那也就默认了。但如果这个杨平华提出来了,《听水晚报》再顺势而为,这样的事情肯定会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彻底打破这种局面。
但事后,肯定有很多人都怨恨柳坪县的。照周天承看来,杨平华当这个出头者,真的是在找死,与全省甚至全国为敌。
“平华镇长,要不这样,你看成不成?”钟可图说,“周县长把路卡的人带回去,路卡呢,先不拆除,等县里做出进一步的决定。”
“这样啊,也好。平辽镇这边群众的工作,我们可以做,安抚好群众的情绪。”杨平华也知道,今天拆除路卡的可能性真不大,县里领导们也要脸面。
平辽镇这里的路卡撤离人员,对于全县的路卡收费工作肯定有影响,但短时间内,其他乡镇不会知道这边的情况,还不至于闹出什么事。而周天承将杨平华要把路卡的事情向上级反映的事抛出来,县里肯定也会有对策和准备。
钟可图听杨平华所说的,对这个年轻人的胆魄和勇气,确实很佩服。这种事情对于不少人而言,都能够看到弊端的,也看到利益所在,但要让他们站出来说话,反对或向上反映,那是不可能的。大家都会在私底下抱怨、然后高高挂起,避开这些事情。
周天承恨恨地上车,走人,没想到这次见了杨平华,他会不顾颜面地直接骂自己。这些话,比当面骂娘都更毒,不知会不会传出去,真让更多人知道,不仅是自己的笑话,还会让敌对的人抓住把柄。
一个常务副连乡镇的镇长都压不住,还被对方当面毫不留情地痛骂。这确实是官场里的闹剧,也是一个上位者的无能表现。
连带着把钟可图也恨透了,上了车,周天承冷冷地对钟可图说,“钟部长,你应该明白县里决策的良苦用心,怎么也受到杨平华一个小青年影响?没想到钟部长也这么不成熟……”
钟可图不想争论,黑着脸说,“周县长,我做什么我心里明白。我也希望周县长做到心里明白。”
见周天承灰溜溜地离开,而路卡的人也上车走人。唐臣功顿时大笑起来,“镇长,还是镇长有魄力,周天承在你面前都只有吃屁的份。太好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