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公网>都市>明末不求生 > 第六章 六尚
    第六章

    中国古代女官的称呼,最早的记载始于《周礼·天官》。

    “周制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其内则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供宫中之职,外又有典妇功,典丝,典枲掌女工之事;内有司服、缝人掌王后之服,外又有染人、追师、屦人供服饰之物。皆统于天官冢宰。”

    在外廷,“天子立六宫、三公、九卿、二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九嫔以下既是嫔妾,也是各方面的女官。

    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帅女宫涤溉;女御掌御叙王之燕寝,以岁时献女功,又是各种仪式中世妇的助手;女祝掌后宫祭祀、铸词以及有关鬼神之事;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是王后内治的辅助和秘书。低等的还有在宦官领导下的女酒,女浆,女盐等。

    秦汉时存在女官制度,但史书记载不详,一般是存而不论的。参酌周礼,女官制度自然承袭。

    北魏孝文帝时,女官秩序与外官相对。最高领导人内司,官比尚书令。其次是作司、大监、女侍中,官比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官比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官比四品。青衣、女酒女饷、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唐宋时,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后来又直接改为改为六尚局管二十四司,形成定制。

    明代女官规制以洪武后期最为完善,其机构设置为“六局一司”,下辖二十四司及彤史共二十五个分支机构,女官总数约300人。分别掌管著内宫的礼仪、戒令、宝玺、图籍、财帛、羽仗及衣食供给等诸多宫廷事务。

    所以内廷女官制度并非李自成、李过和李来亨的创造发明,而是历史上古来有之的东西。明朝女官多称为尚宫,顺军士卒护送江南的备选女官北上开封时,自然都以尚宫称呼林猫猫等人。

    女官制度的最盛时期,便在隋唐时。

    从隋文帝开始,随着宫廷生活的日益规模化,大批的妃嫔和贵族生活品质越来越被强调,为了便于管理,内廷仿照前朝,开始设置六局,并由女官担任,即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每个职位有三人,职位低下,相当于从九品。直到隋炀帝时代大加扩充,依照外朝官职,设置了二十四司,并将当时前朝隶属于外廷门下的殿内局,扩建为殿内省,用于统辖六局女官。

    到了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代的女官,最高的职位可以坐到正三品,譬如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权倾朝野,不下于宰相大臣。

    到明代时,理学进一步发展,朱元璋为了遏制女官的势力,才大改了唐宋的六尚二十四司制度,将最高女官等级定为正四品,并废除了六尚总管一职。

    当然,朱元璋对于太监制度也是如此,同样将最高等级定为正四品而已。

    只不过从朱棣开始,明朝历代皇帝就对这项“祖宗法度”不断进行破坏。明朝的皇权虽然强大,但只有朱元璋那种精力超级旺盛的强人,才能将所有皇权握于一君掌中。

    明朝多数皇帝,不论是出于制衡文官武将的考虑,亦或者是出于掌握皇权的考虑,都不得不配置阉宦作为自己的分身与皇权的延伸。

    既然大顺的太祖李自成已经宣布彻底废除了太监制度,使这一项不人道的体制埋葬历史之中。李过也好,李来亨也好,都认为没有违反、破坏“大顺祖制”的必要——

    即便一些新晋的朝廷官员,百般声言宦官制度如何不可废除。但是只要有人搬出太祖遗训来,在大顺立国未久、太祖尸骨未寒的局面下,任何反对顺太祖遗训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

    既然太监制度已经彻底不复存在,那么不管如今开封的朝官们有多么反对李来亨复辟唐代女官体制的做法,也很难提出有力的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