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璁则再次回礼:“幸会,阁下之名,更是如雷贯耳,天下早已皆知,如今能在翰林相识,实乃鄙人之幸。”
杨慎讪笑了笑:“些许虚名而已,哪里及得上阁下一言得安二十余万军民,开本朝新政,使陛下圣德保全之功。”
杨慎把杨廷和的话听了进去,承认要想为大明将来执政,当有胸襟,当对恶迹未显者,明面上公正对待,也就在这时主动与张璁认识起来,还肯定起了张璁。
“过奖。”
张璁回了一句,心里对杨慎倒是高看了几分。
在一旁的江汝璧也不由得流露出对杨慎的佩服之色。
毕竟此时的杨慎的确是士林翘楚,如今能主动折节下交新科进士,还夸赞不已,在这个时代,没谁不会动容。
而且不只是张璁和江汝璧有所动容,其他士子也深受触动,而对杨慎更加叹服不已。
“到底是太傅长子,家风甚正,不以名次交友,唯以才德交之。”
“晚进之辈,固安杨维聪,见过杨修撰!”
杨维聪这时就主动走上前来,向杨慎拱手行了一礼,且同时眸色不善地瞥了江汝璧一眼。
杨慎也回了一礼:“杨解元的才名,鄙人也是早有耳闻。”
“不敢不敢!”
南北直隶乡试素来含金量高,在天下士人眼里,这两地乡试解元比殿试一甲还要有价值,所以杨慎便称杨维聪为解元。
在文人士大夫面前,杨慎自然不会像在锦衣卫骆安面前一样傲慢,对士大夫该有的尊重还是会有的。
而杨慎也因此很得翰林清流们敬重与欣赏,让翰林清流们没有感觉到杨慎有何傲慢的地方,只觉杨慎礼贤下士,大度有高风,不愧为名门子弟。
于是,一时间,许多翰林都在闻知杨慎来后,就都往杨慎这里聚拢了来,纷纷向杨慎见礼。
杨慎自然也早习惯了这种现象,所以倒也应对的很从容。
只一向不怎么喜欢往人堆里混的江汝璧因为人越来越多,就不知不觉地躲在了张璁身后,且对张璁说:
“我们要不先走吧,这么多人,怪没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