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持有青花缠枝纹瓷盘的大哥,在众多持宝人中,属于“焦点人物”。

    很多人都知道,他手里的瓷盘“不真”。

    本来就不看好的瓷盘,还有一道从盘口深入到盘底的大冲,已经基本宣告死刑。

    结果,曹嘉宁上来第一句,就是这件瓷器是明代成华年制。

    要知道,瓷器年代影响着它的价值。

    同样的品质的官窑瓷器,元代青花瓷>明代青花瓷>清代青花瓷>民国青花瓷。

    这件青花瓷盘从民国时期,一跃升级到明成化年间,身价倍增。

    听到这个消息,好几位持有瓷器的持宝人,排到曹嘉宁这个队伍,希望曹嘉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曹鉴定师,您给说说,这瓷盘他为什么是成化年的?”

    “之前找古玩店鉴定,人家都说它有问题,您怎么就说它是成化年的。”

    “这底款都不对,您真懂瓷器吗?”

    “这青花发色都淡出鸟了,怎么可能是成华瓷器,你到底行不行?”

    ......

    面对众人的质疑,曹嘉宁一脸微笑的坦然面对。

    他抬起右手,示意大家不要争吵,一字一顿的解释。

    “青花瓷器,最容易辨别的就是青花发色,青花瓷器从元代一直发展到民国,经历多次改变。”

    “最开始,元青花使用的是苏料,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里面含有铁元素,青花发色十分青翠,烧制完成后,如同蓝宝石一般,带有玻璃光泽。”

    “明代初期,一直沿用苏料,明早期的瓷器用料和制作工艺和元代相差不大。”

    “到了明中期,尤其是成化帝时期,这位皇帝喜欢创新、改造,对很多元代制式青花瓷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