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这这那那了一番,终究是白天,忍住了火,且说正事。
沈老太爷悄悄告诉鲍姨奶奶:“我听人说,大皇子二皇子都十七了,宫里正在琢磨着挑皇子妃。外地的不少世家大族,已经开始把自家的姑娘们送进京。估摸着,就是打算着走动走动,得个好名声,然后好进皇子府!”
鲍姨奶奶又惊又喜:“这可是个好机会!簪姐儿十三,刚好够上个采选的边儿!”
沈老太爷哼道:“谁说不是呢?不然我为什么这样急急火火地赶回来?”
可沈簪偏又犯下了这一桩事,怕是没指望了。
鲍姨奶奶寻思了一会儿,搜肠刮肚也没想出法子来,叹了口气,道:“就算是簪姐儿现在府里,也得靠着大老爷带契,才能出去交际,让皇家看得上眼。如今若是非要把她接出来,说不得就得跟大房翻脸。到时候,仍旧没有门路——要不算了,先让她在那边儿过个冬。等翻过年来,这事儿淡了,我们再去求求大老爷?”
沈老太爷也愁:“只是若等到那个时候,难免赶不及。尤其——承儿没了,连我都提不起精神来,遑论是老大?”瘫在椅子上,形容懒懒,没精打采。
鲍姨奶奶连忙给他鼓兴:“大老爷还不到四十,正当壮年。我们诲儿,还有三老爷,不都还年轻着呢?老太爷福禄双全,以后儿孙满堂的时候多着呢。您就等着享儿孙福罢!”
沈老太爷强打起精神来,嗯了一声,顿一顿,又恨声道:“我必要再给儿子们一人纳一房妾!韦氏这个婆婆,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当的!”
鲍姨奶奶又把话题拽回来:“孙子已经没了,老太爷既是想让我们簪姐儿日后争荣夸耀,那就不能损了她的容颜。还是要想想办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