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先开车。”

    李易看到这几条消息消失后,他就将手机放在了一边,专心开起车来。

    但是过了会儿,李易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不是林楠有问题,而是这个加密链接的设计风格,似乎在哪里见过。

    李易拿起手机,又打开了那个加密对话的链接。

    李易看了片刻,一时间也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

    当李易试图进行回忆的时候,却发现脑海中一片空白,找不到任何线索。

    李易皱了皱眉头,又打开了手机的应用商店,在里面下载了一个抓包工具。

    再次打开短信中的链接,观察网络请求的数据流向。

    几秒钟后,屏幕上跳出了目标地址和加密数据流。

    他凝视着这些数据,发现加密的方式更熟悉了。

    尤其是那个动态生成的会话密钥逻辑,是采用了时间戳和随机数种子的结合,既保证了密钥的唯一性,又增加了随机性。

    这样的加密方案并不简单,但设计风格却带着某种让他心悸的熟悉感。

    那种熟悉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认知,更像是来自记忆深处的某种残留。

    尽管他失去了三年之前的记忆,但技术能力和设计风格属于“程序化记忆”,这是大脑中某种特殊的功能性记忆,就算失忆也不会被抹去。

    当他看到这样的加密逻辑时,脑海中会自动浮现出设计的可能思路和意图。

    “这种加密方法......”

    李易喃喃道,手指无意识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心中的熟悉感越发强烈。

    难道,这玩意是我设计的?

    李易心中悚然一惊,如果真的是他设计的这个加密系统,只有可能是他失忆前就做的。